无忧花






无忧花
Saraca Thaipingensis
Yellow Saraca
Leguminosae

无忧花,又名火焰花、四方木。为常绿乔木,枝叶浓密,花大而色红,盛开时远望如团团火焰,因而得名。无忧花属偏阳性树种,喜充足阳光,对水肥条件要求稍高,病虫害少,容易管理,集绿化、美化、彩花于一身。分布区域为亚洲热带、云南、广西南部。

形态特征
乔木,高5-20米;胸径达25厘米。叶有小叶5-6对,嫩叶略带紫红色,下垂;小叶近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5-12厘米,基部1对常较小,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侧脉8-11对;小叶柄长7-12毫米。花序腋生,较大,总轴被毛或近无毛;总苞大,阔卵形,被毛,早落;苞片卵形、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5-5 米,宽6-20毫米。下部的1片最大,往上逐渐变小,被毛或无毛,早落或迟落;小苞片与苞片同形,但远较苞片为小;花黄色,后部分(萼裂片基部及花盘、雄 蕊、花柱)变红色,两性或单性;花梗短于萼管,无关节;萼管长1.5-3厘米,裂片长圆形,4片,有时5-6片,具缘毛;雄蕊8-10枚,其中1-2枚常 退化呈钻状,花丝突出,花药长圆形,长3-4毫米;子房微弯,无毛或沿两缝线及柄被毛。荚果棕褐色,扁平,长22-30厘米,宽5-7厘米,果瓣卷曲;种子5-9颗,形状不一,扁平,两面中央有一浅凹槽。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长分布
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产云南东南部至广西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州华南植物园有少量栽培。普遍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密林或疏林中,常见于河流或溪谷两旁。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用种子育苗,荚果8月份成熟,采下置通风处阴干。种子颗粒较大,千粒重有6850g,脱粒的种子不宜失水,忌日晒,亦忌堆沤,宜即采即播,不耐久藏,袋装储藏于常温条件下,3个月即全部失去发芽力,混沙储藏,发芽力可保持半年,种子发芽时日平均气温需在18以上,一般8月下旬将种子密播在湿沙床或圃地,9月下旬开始发芽,10月份为发芽盛期,发芽率可达80%,发芽后幼苗留在沙床或圃地,防寒越冬,翌年3月春播后,移苗至大田育苗,株行距 30~1000px,不宜过密,以利培育大苗,用于城市绿化的大苗,一般需移植2次,培育3~4年生大苗,方宜出圃,苗期少有病虫害,春夏季生长旺盛期,每月施氮肥1次追苗,入秋后停止施肥,以利苗木越冬防寒

栽培技术
喜温暖,能耐高温暑热,不耐寒冷,忌霜,在13以下生长停滞,5左右有冷害,中国适宜的栽培区为北回归线以南的华南南部,苗期稍耐荫,大树喜光,喜肥沃湿润、土层深厚的酸性至微碱性土,自然分布多为石灰岩山区,引移至酸性土,亦能生长良好,干旱贫瘠土生长不良,粘重土或积水地不宜种植。城市人工栽培, 宜施放腐熟的厩肥或过筛垃圾作基肥,主干形成后,注意修枝整形,适当控制高生长,培育树冠较宽广的优美树形

主要价值
本种可放养紫胶虫,且是一优良的紫胶虫寄主;树皮入药,可治风湿和月经过多。由于花大而美丽,又是良好的庭园绿化和观赏树种。[2] 

植物文化
在柬埔寨的金边皇宫里的无忧花,树干高大,花形美丽,系佛教中的圣花。

相关典故
无忧花在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植物都得到了广泛种植和崇拜,无忧花就是其中一种。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境内),有一个迦毗罗卫王国。国王净饭王和王后摩诃摩耶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直到王后45岁时,一天晚上,睡梦中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王后怀孕了。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茏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花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惊动了胎气,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所以,西双版纳的每个傣族村寨几乎都建得有寺庙,而几乎每个寺庙周围都种得有无忧花。另外,有些没有生育但想得子女的人家,也常常在房前屋后种植一株无忧花。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