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美教授主题演讲“从华语语系的角度看新加坡华文文学”(14/5/2016 @ 新加坡)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非常享受“华语语系国际论坛暨新加坡华文小说读本发布会”(14/5/2016)的火花四溢,让4小时一点都不显冗,也不枉费在大雨路上湿了衣裤鞋袜。

主题演讲--史书美教授的一些看法:
1)建议将Singaporean Chinese Literature改名为Sinophone Singaporean Literature,避免“Chinese”一词也指向中国的多义性(并非单指“华文”)。
2)没有永远的“离散”,“离散”像罐头般会过期。疆域化与去疆域化会同时存在。
3)所有正统性的需求,都会是虚构的。
4)以现代眼光来看,新加坡不存在“方言”,因为这里的语言不按地方区分,这个遗留下来的用词是该检讨的。
5)语言使用者如何想象该语言的未来,就是该语言的命运。文学人如何想象该国文学的未来,就会是该国文学的命运。没有固定的命运,端视当事人的选择、想象、行动。
6)没有文化记忆的城市,可能是没有心灵的城市。
7)用词即表达了思维。名不正则言不顺,新加坡华文文学取名为何十分重要,因为这涉及了各种学术、政治、文化等机制,足以影响什么样的读者有机会接触与阅 读作品(按:当然对读者而言,玫瑰是否名为玫瑰并不会减损其芬芳,只是若要让更多地方认识玫瑰,这方面的努力便显得重要)。
8)弱势不是减法,而是加法(按:有裂缝,光才能透进来)。
9)对于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寄语:
(A)化伤感(melancholy)为动力:“缅怀现在”(nostalgia for the present)的心情,“最后一瞥的爱”(love at last sight),不失为缔造高峰的机会,大家会努力记录不能满足的渴望(longing)。如香港迫近97时,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伤感是文学的主要动力。
(B)别忘了世界华文读者渐多的事实:目前华文使用者就占了四分之一,应以世界性的态度写作。新加坡英文文学在国外已有一定名望,为何新加坡华文文学不能——怀抱世界眼光,不妄自菲薄。
(C)小国小文学的展望:大国有大国的狭隘思维,小国也有小国的狭隘思维。不过小国为何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往往许多新东西是从小国开始,通常路线是岛屿--群岛--直到连大国都产生共鸣,这是从岛屿到世界,世界到岛屿的海潮辩证学。
(按:捷克,“无霸气而有贵族气的国家”,“政治上的小国,文化上的大国”;米兰.昆德拉:“做小国人的优势在于,他可以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文学世界没有海外,只有海内,要做的就是练好水上功夫,交出深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