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

蒋勋《生活十讲》之“第七讲:文学力”内容摘录。谨与曾询问我“为什么要读文学”、“怎样的文学才是好文学”的同学分享。

“文学其实是一种疏离。你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时候,若能够疏离,就能产生文学。”

“如果没有文学,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欢或不喜欢去判断一个人,有了文学之后,我们会化身了,会从别人的角度去重新思量……开始有了一个‘文学书 写式的宽容’……会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跟他不能过的关,文学在这个时候就是帮助他转换看事情的角度。特别是描写深层人性的文学……里面都有一个不被 了解的人,需要社会的宽容。”

“哲学有一个责任,要为真相作最后的检查,在真与假之间做了很多探讨,所以有哲学的文学是很好的文学……哲学是答案,是行为,是人的完成……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诗是非常纯粹的东西,大概诗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一种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个性,才会去写诗。所以要诗人去做现实的工作,应该是非常困难……在欧洲、 中国大陆,名片上的职称是可以印‘诗人’的,可是在台湾可能出版了好几本诗集,还没有自信说自己是‘诗人’……唐朝有多少人写诗,若没有这些人前仆后继的 创作,不会拱出一个李白站在金字塔的顶峰——金字塔的底部是很大的,没有底就不会有顶。”

“教职其实是会干扰创作的。所以台湾在某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像陈澄波那么好的画家,他们被牺牲了。因为如果要做好一个美术老师,他要关心学生、教导学生的时 候,他本身的个性会被磨掉,他没办法率性、主观、独立的创作。他要开系务会议、要当学生的导师、要批改学生的作业,还要兼一些行政工作;这个过程中,画家 独特的性格就被磨损掉了。”

(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