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练习:读扬见《行旅练习帖》


2018621日下午,收到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副教授陈佳君博士的短信,邀请我为她的摄影随笔集《行旅练习帖》撰写几句“名家推荐语”。佳君老师是我几年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学术书刊编辑时结识的访问学者。

我当然不是名家(喜欢坐家那倒是事实),不过“恭敬不如从命”,睡前发给她的“丛光从图文绰影间流泻,闪熠着行旅者的情性;随笔?当心有诗出没”,就这样印在封底了。其他“名家”邻居有好几位,包括新加坡诗人学者陈志锐博士的荐语“其文图竟似其名姓,扬眉所见尽是细微之美。扬见在世界各地的走心体会,让文字和光影的小美学有了丰富层次的大深度”,以及台湾作家赖钰婷推荐此书“是安静飞翔中的凝视。在光影和诗文的对话间,深情回望的履痕”等。

按书中作者简介,“扬见”是一位藏族老师赐予佳君老师的名字。全书共分四辑——“自己的季节”、“降速时光”、“飞翔的符号”、“染净之间”,由108篇随笔、126幅旅拍组成,旨于与读者“一起慢慢的走,轻轻的读,深深的想。意义,从来不只是在眼见的画面与文字上。游方天地的每一步,都是练习,也是疗愈”。

佳君老师一说已将书本从台湾邮寄过来,就引颈期盼了许久。书是热腾腾的,翻阅着这本漂亮的书,心也在沸腾,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不时发出会心一笑。书中的旅拍地点包括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韩国、中国大陆、澳洲、捷克、奥地利、荷兰、法国、瑞士、德国、印度、尼泊尔等。有别于一般旅游书刊,一帧帧照片并非那些颇具压迫感的非打卡不可的地标照,均是细微的发现,独特的视角,洋溢着正面自省的能量。能在浮躁尘世保住敏锐的心眼观察周遭事物,并不容易,不过作者却做到了,并无淹没在大学案牍累累的教职工作里。

作者的文字富有哲理,值得再三咀嚼,如染净之间〉:“每个古文明,/都由一条大河蕴育。/从何时开始,/汲取一瓢净水,/竟难如蜀道。/那么,心的染净呢?”,配图是在印度菩提加耶(Bodhgaya)近郊,主体是一个陶瓮,附近似有个汲水装置。菩提加耶位于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城南约15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处,被视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染净”概念则源自老子人本清净无为与墨子所染的思想,在后世佛道里,着之念及所爱着之法谓“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谓“净取名“染净之间”,耐人寻味,在爱与解脱之间,如何过渡?当中又聚散了什么?

除了哲思,此书不乏令人心折的句子,浪漫情感的气息,例如有空〉:“我在堆积如山的报表夹层中,有空;/我在柴米油盐的货架缝隙中,有空;/我在Line与微信飙升的红色数字中,有空;/…我有空,为了/陪你”。“没有时间了”、“我很忙”等说辞已是不少都市人的口头禅,单纯的陪伴成了奢侈品,仿佛心有旁骛才是正轨。不过,有没有空其实是相对的,说穿了,就是有没有心——有心就有空。这篇配上阿姆斯特丹的火车内外景色,呈现一种豁然闲适的心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发现)对比,如枯与荣〉:“爬上了墙的那些/枯与荣,/也是人生风景配图是法国科玛的一栋房子,左窗外是一棵枯木,右窗外则种了一盆姹紫嫣红,满是生命力。《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早已提醒着我们人生的枯荣盛衰,心细如尘的作者想必对此深有感触,将这番景色摄入镜头,配上文字,充分表达意境与情怀。
人生是一场行旅,有起点、终点、沿路的风光;人生也是一场练习,练习失败,练习接受失败,练习接受失败是生命绝大部分的事实。以文图作为记录行旅和练习的帖子,回看来时思绪飞翔的痕迹,不也造就了一种永恒,庆祝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无意义——正如作者在Present所言:“我们都在享受着/‘当下’这份礼物,往者不可谏,来者还得追,众多时态里唯一属于我们的,就是“现在”,而现在就是真意。
20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