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情的归园田居


(郭诗玲<“鸡”情的归园田居>,《大众资讯》127期,2020年5/6月号,页40-42。)


今早拔玫瑰枯叶,定睛一丁翠绿时,吓了一大跳。其实,它只是一只极小的蚱蜢。

余惊未定,满脸竟汗,名副其实的“汗颜”。我果然是个毫无乡野能力的都市人,尽管尚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是如何与大自然、与动植物相处是需要长时间的锻炼的,“生活博士”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我特别佩服《与地共生、给鸡唱歌》的作者李盈莹,她勇于将自己从便利的都市生活连根拔起,从台北近郊的电梯大厦移居至宜兰一座白色小平房,养着鸡,种着菜,化为“兰阳溪冲积平原上的一粒沙”,过着归园田居的小日子。


深度思考,文字真诚

在买下此书之前,孤陋寡闻的我对其一无所知,纯粹被封面和文案吸引。一读之下,爱不释手,文字温柔细腻,却又洒脱睿智,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字,皆经过深度思考,姿态低得无比亲切,最重要的是真诚,一字一句仿似直接从心间汩汩而出。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小小平房”、“给鸡情诗”、“河边菜园”、“崭新生活”,大部分是散文,偶有一些短小笔记与诗,每篇配上Fanyu的趣味插图,构成一场愉悦的阅读旅程。其中,尤其喜欢<同名专辑:给鸡情诗>这首可爱的诗,直白袒露爱鸡心情:“从没想过会爱上鸡/却不只一次梦见鸡/你喝水的样子很疗愈/吃米的样子最充实/困惑的时候会歪头/天黑的时候最慌张…… ”。质朴文字与主题天衣无缝——爱,无需深奥做作,鸡知己知足矣。


深谙自然之道,亲自宰食爱鸡

相比爱,放手绝对是件难事。因此,作者最令人欣赏的一点是其坦然面对将自己一手养大的鸡送去宰杀的现实。我年少时曾尝过与宠物生离死别的撕心感,足足哭了一个月,而作者尽管内心难受,但最终选择抱持豁达感恩的态度,亲自料理爱鸡的每个部位——鸡胗、鸡肝、鸡心、鸡肠、鸡胸、鸡翼、鸡腿、鸡头、鸡屁股、鸡爪、鸡脖、鸡骨、鸡血,“全心全意善用鸡的全部,是对已逝去生命最高的敬意”。“与其撇过头选择什么都不去看见,我想尽可能站在第一线,去看见、去碰触自己所食用的肉类来源”(<如何料理你的爱人>),感性的作者直视肉食的血淋淋真相,实已上升至知性层面。每年定下新目标的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其中一年的目标即是只吃自己宰杀的肉,结果因而成为素食主义者。作者的境界则高于逃避,深谙食物链的自然循环,才是让世界生生不息的深沉道理。

作者“守拙归园田”后,物欲随之锐减,“不被购买与消费绑架,始有余裕能探索工作之于人生的意义”。她的观点站在永续世界与心灵环保层面,引人深思。

“在这个寻求快速收割的时代,我们都容易心慌,容易急躁,好像若能取得什么具体的操作技巧、立竿见影的方法,事情就能马上解决了。但世界变化得很快,很多资讯不停不停地冒出来,也许真正的知识是无法购得,唯有以自身经验累积为基础,一面观察、思考、修正,才是最可靠的。”若只是单纯地过着田园生活,或许只是在琐碎事儿中打转,还属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重境界。这本书的最可贵之处是见到作者借由文字梳理心绪,达臻“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诗意袅袅,这也就是陶渊明与一般农人的不同之处。